
清华大学校歌》歌词释义
《清华大学校歌》由汪鸾翔作词、张丽珍作曲,创作于1923年前后,歌词以文言文写成,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清华教育宗旨。以下是逐句释义:
1. "西山苍苍,东海茫茫,吾校庄严,巍然中央"释义:
"西山"指北京西郊的香山,"东海"象征东方辽阔海域,点明清华地处山海之间的地理位置。
"巍然中央"(原稿为"岿然中央")既指清华的地理位置,也隐。
2. "大同爰跻,祖国以光"
释义:
"大同"出自《礼记·礼运》,代表儒家理想社会;"爰跻"意为达到或飞越。全句表达清华学子追求社会理想、为国争光的使命。
贺麟评价此句为校歌"最强音",呼应了汪鸾翔在军阀混战背景下对救国图强的呼吁。
3. "春风化雨乐未央"
释义:
"春风化雨"典出《孟子》,形容清华如春风细雨般的育人环境;"未央"意为无穷无尽,体现求学之乐。
4. "行健不息须自强"
释义:
直接化用《周易》"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",强调清华校训精神,鼓励学子永不停歇地奋斗。
5. "左图右史,邺架巍巍"
释义:
"左图右史"形容学子置身书海;"邺架"借唐代李泌藏书典故,赞美清华图书馆资源丰富。
6. "致知穷理,学古探微"
释义:
"致知穷理"源自朱熹"格物致知",指探究事物本质;"学古探微"强调继承传统并创新。其他背景与特色
创作动机:歌词诞生于直奉战争期间,汪鸾翔通过校歌呼吁学子在动荡中肩负民族复兴责任。
文化价值:贺麟认为歌词"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",且与校训"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"高度契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叁酶策略,恒泰策略,庄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